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活动>太仓港绿色港口三年行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交通港航有担当

时间:2020-07-14 01:41 | 来源: 航运交易公报   | 【字号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交通运输部等发出通知确定: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强节能减排宣传与引导,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新时代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运输结构调整成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呼吁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促成港口与船舶实现“双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强调着力降本增效,促进港口绿色、智慧发展。

绿色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确定: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6月29日,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启。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以节能宣传周为契机,积极宣传行业绿色发展成效,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营造绿色交通发展氛围,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完成区域性主题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考核,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强节能减排宣传与引导,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顶层设计绘就蓝图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四梁八柱”日益完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提升绿色交通发展基础能力。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将绿色发展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发布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如《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行业“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一系列提供方向指引的文件,努力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还印发各细分方案,将绿色交通目标分解成一项项任务,扎实稳步推进。

发展绿色交通,要科学发力,离不开标准体系。2016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16年)》,初步建立了绿色交通标准体系。

发展绿色交通,要精准发力,离不开能耗监测。“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印发《港口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港口设备能源消耗评价方法》和《内河船舶能耗在线监测》,支持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长江干线运输船舶能耗在线监测,完成公路货运和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设备选型,编制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客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和水运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承担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进一步推广,力争实现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比2015年增加1.5倍;港口岸线、土地和通道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清洁高效运输装备有效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达到60万辆,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降低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比及营运货车、船舶和民航业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船舶水污染物全部接收或按规定处置,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7%;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符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要求,建成一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

《意见》提出7项重大工程共20项具体任务。一是运输结构优化工程,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改善货物运输结构;二是运输组织创新工程,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方式;三是绿色出行促进工程,全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四是交通运输资源集约利用工程,集约利用通道岸线资源,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五是高效清洁运输装备升级工程,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六是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工程,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七是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工程,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

“十三五”以来,绿色交通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让广大交通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刻在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

结构节能实现突破

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2019年,长三角、环渤海重点地区港口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疏港比例为51.97%,同比增长2.3%。会同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多批次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活动,以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为重点,加快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2018—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超过900万TEU,减少了运输行业能源消耗。

交通运输部定期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并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如港口码头RTG“油改电”技术应用率超过95%。截至5月底,全国ETC用户累计达到2.08亿,高速公路客车ETC平均使用率为71.13%,全国日均可节约燃油约1100吨,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59吨、碳氢化合物排放约8.64吨、一氧化碳排放约300吨。

“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4个绿色交通省、27座绿色交通城市,20条绿色公路、11个绿色港口等节能减排项目,年度产生节能量达到63.1万吨标准煤、年度替代燃油213.3万吨标准油,助力完成行业节能减排目标,推动交通节能低碳技术获得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将发扬成绩,深化实践,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必将绘就绿色交通的美丽画卷。

优化运输结构成绿色发展关键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强节能减排宣传与引导,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集疏运: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支持集疏港铁路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督促指导各地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港口、园区“公转铁”初见成效,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以“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公转铁”,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运输效率。

据统计,2018—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建成铁路专用线25条,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84.14亿吨,同口径下较2017年累计增加约6.42亿吨;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44.99亿吨,累计增加约7.9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累计减少约2.4亿吨。

“公转铁”“散改集”的多式联运体系,是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推动发布《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等标准,开启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征程。截至目前,交通运输部实施3批次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指导21个省份制定多式联运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江苏等省组织实施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515.5万TEU,同比增长14.2%。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一起,进一步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大宗货物物流成本。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纲要》)。《纲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了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和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运安全体系。

2019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

这也是2016年以来,国家部委发布的第3个关于多式联运的重大方案。而在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曾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

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450万TEU,同比增长29.4%,占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8%,其中沿海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量总体呈上升态势。青岛港铁水联运量达到115.4万TEU,成为中国铁水联运首个超100万TEU的港口;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天津港铁水联运量增速超过40%。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总经理徐珏慧建议,加快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大发展,优化长三角港口群集疏运体系,形成公铁水集疏运的组合效应,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长三角内河水系发达,内河水运优势明显。但目前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量基数还较小,仅占区域港口总吞吐箱量的1%左右,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需要交通运输部协调做好长三角各省市规划对接、航道升级、打通河海直达等相关工作。”

岸电:港口船舶实现双赢

2020年4月,江苏苏州港太仓港区完成高压岸电连船供电;5月,南京港完成高压岸电连船供电。随着岸电应用的普及,港口区域面貌一新。

运输装备的清洁绿色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引导LNG船、电动船新建或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支持高污染高耗能运输船舶提前淘汰。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深入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海事管理机构开展排放控制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1月1日起船舶进入沿海排放控制区均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油;制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指南》,明确船舶燃油供给、使用,岸电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检查要求。

港口岸电,即在船舶靠港期间为其提供电能的设施。为完成装卸货物等作业,船舶到港后不能立刻熄火,此前长期靠大功率辅助柴油机供电,但硫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较高。借助岸上设备“以电代油”、源头减排,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港口侧治污方式。

岸电是从源头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使用岸电或促使港口与船舶实现“双赢”。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港口岸电设施5400多套,覆盖泊位7000多个。据测算,2019年船舶共减排硫氧化物约44万吨、颗粒物约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76%和72%。

2019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岸电管理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船舶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领域之一,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减少噪声污染,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先后印发《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修订《港口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会同财政部等6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统一港船电技术要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岸电使用要求,岸电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岸电管理办法》主要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角度,明确了使用范围。关于码头的适用范围,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新建码头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规定,明确码头工程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港口经营人对已建码头逐步实施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化工码头应当预留岸电设施的空间或通路。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提出,2021年1月1日起要求邮轮率先使用岸电,2020年底前中国现有的14个邮轮泊位中将有9个具备提供岸电的能力(目前以中国邮轮港口作为始发港常态化运营的邮轮共16艘,均未配备受电设施,且均为境外企业拥有的外国籍邮轮)。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强制使用岸电,以切实增强岸电使用的效果,有效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港口:促进绿色智慧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海运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视频连线上海港洋山港区时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为海运业发展明确了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新时代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2月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海运业指导意见》)。《海运业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品质和安全绿色智能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国际海运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海运业指导意见》提出6方面18项具体任务,其中涉及绿色低碳发展、智慧创新引领。《海运业指导意见》同时明确,强化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19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一流港口指导意见》)。《一流港口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着力促进降本增效,着力促进绿色、智慧、安全发展,着力推进陆海联动、江河海互动,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整体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以枢纽港为重点,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港口新篇章。

《一流港口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性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60%,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着力强化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初步形成设施齐备、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港口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中远海运集团:发展绿色航运践行绿色承诺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长远影响还有待观察,构建稳健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更加立体、多元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对于保障全球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绿色环保低碳发展是未来航运业发展趋势,将推动航运能源、船型设计以及航线网络组织的革新。在疫情的防控和企业的复工复产中,“公转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式联运将加快发展,在后疫情时代,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加速发展,而智能船舶和智能航运也将成为发展潮流,结合低碳环保的发展要求,将加快船舶的升级换代。

未来,中远海运集团将进一步顺应航运物流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技术在航运物流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航运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航运物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中远海运集团官网显示,截至4月30日,中远海运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1333艘、10754万DWT,排名世界第一,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2675万TEU,居世界第一。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770万吨,居世界第一。集装箱租赁业务保有量规模达370万TEU,居世界第二。

中远海控:大力发展绿色航运

2019年,中远海运集团旗下集装箱航运业务平台——中远海控充分发挥收购东方海外国际后的规模优势与协同效应,“双品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中远海控共计经营274条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8条中国沿海航线,以及88条珠三角和长江支线,经营的船队在全球约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56个港口均有挂靠。

截至2019年底,中远海控旗下码头业务上市平台——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36个港口投资48个集装箱码头,共营运290个泊位,包括197个集装箱泊位,总设计年处理能力达1.13亿TEU,码头网络遍及中国沿海5大港口群、欧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及地中海等。

中远海控大力发展绿色航运、智慧港口、智能船舶,全面落实国际海事组织(IMO)2020限硫令等减排法规,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行业示范引领作用。

2019年,中远海控持续推广和应用多项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并通过优化船队结构、优化航路设计、提高船舶在港操作效率等管理手段,有效降低油耗,从而降低业务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和碳排放。在企业“双品牌”船队运力增长达到7.6%的情况下,中远海控2019年船队耗油量下降1.0%。

对于IMO2020限硫令,中远海控积极研究对比各种解决方案,决定采取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硫油、在小范围内对部分船舶安装脱硫装置等措施满足IMO2020限硫令要求。截至2019年底,中远海控“双品牌”船队7艘船舶完成加装脱硫塔改造并投入运营,其余运营中的船舶,自2019年四季度起,根据航线长短和加油港口的不同,逐线、逐船、逐舱制订油舱清洗和低硫油初装的安排,确保所有运营船舶满足新规要求。

中远海能:LNG成“第二发展曲线”

随着LNG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共识的逐渐凝聚,以及全球LNG工业及海洋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LNG进口,为全球LNG贸易与运输黄金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油运上市平台——中远海能将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LNG航运发展理念,大力发展LNG船队,积极探索LNG燃料应用、LNG加注、乙烷等新能源运输及新业态发展,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社会责任。

7月1日,中远海能发布《关于签署LNG运输项目造船合同及租船合同的公告》。中远海能间接控股子公司联合液化气体旗下的3家单船公司与联合卖方签订3艘17.4万立方米级LNG运输船舶建造合同,建造总价5.54亿美元;同时,3家单船公司与PETROCHINAINTERNATIONALCO.,LTD签署租船合同,租期为交船日起20年。

签署LNG运输项目造船及租船合同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海能LNG船队规模和市场份额,上述3艘LNG运输船的建造及租赁有助于巩固中远海能LNG运输业务的核心竞争力。2019年,中远海能LNG运输业务实现税前利润6.03亿元,利润整体随项目船数量增长。2020年一季度,中远海能已经接收1艘LNG船,另外2艘将于下半年陆续交付。此次新建3艘LNG运输船交船期预计分别为2022年10月、2023年1月和2023年4月。在LNG运输项目期可能缩短的情况下,中远海能租船合同期仍保持在20年,LNG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发展曲线”。截至2019年底,中远海能有参与投资的35艘、590万立方米LNG船投入运营。

近年来,中远海能通过推广利用船舶节能技术和采用经济航速等多种方式降低燃油消耗,同时加强燃油采购供应管理等降低燃油采购成本。2019年8月7日,以“绿色、安全、发展、共赢”为主题的“2019上海LNG论坛”召开,中远海能董事长刘汉波表示,中国LNG运输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自强的船舶安全保障,建设世界一流的LNG船管企业和航运人才队伍;LNG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应共同维护产业均衡发展;绿色和平利用北极是行业遵循的共同守则,以“零排放”作为追求,共同促进北极航运绿色发展。

浏览次数:次访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