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活动>太仓港绿色港口三年行动

太仓武港:以生态底色添发展亮色

时间:2021-08-13 10:00 | 来源: 中国水运报   | 【字号 打印

夏末秋初的长江边,太仓武港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仓武港”)港区绿树掩映,芳草如茵,蓝天白云、港口机械与清澈的江水辉映,风景如画,悠然惬意……在这里,看不到粉尘,也见不到污水;地面是干净的,空气是清新的,浪花是白色的。

系统防治

让扬尘不再“张扬”

8月9日,一辆多功能抑尘车,拖着几十米长的白色雾状抛物线,缓缓行驶在太仓武港堆场四周的道路上,在水雾作用下,堆场周围几乎看不到扬尘。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太仓武港7月底新增加的流动雾炮车,是该公司完善扬尘防治体系的新力量。散货码头具有生产流程长、转运点多,起尘点比较分散的特点,而且码头是24小时生产作业,铁矿石堆放到堆场后,随时都有可能被中转出场,使得无法对堆场所有矿堆实行严密全面覆盖,故而扬尘防治成为了一项艰难课题。

“码头建设的时候,公司就尝试加装了吸尘式除尘设备,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太仓武港安全环保部副经理赵霞说,“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从根源上找问题,发现起尘的源头。”

目前太仓武港已建成集干雾除尘、防风抑尘网、矿堆防尘网苫盖、雾炮降尘、堆场出入口车辆自动冲洗等设备设施的立体化降尘体系,有效降低了堆存铁矿石的起尘量,综合抑尘率超过90%,码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斗轮机司机朱强从太仓武港成立之初就在这个岗位工作,每天都要进出堆场。十多年过去了,眼前的景象让他很是自豪:“以前生产区马路两边的绿化上隐约可见的是矿粉的颜色,路面上也总是红彤彤的,上班都不敢穿白鞋子。自从防风抑尘网等措施建成后,不但马路两边草木长得更加碧绿茂盛,柏油路也逐渐露出了它的本色,而且鸟也多了起来,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循环利用

让污水不再“散漫”

“这是我们新建的蓄水池,主要用于收集雨污水,并提供生产用水。”在太仓武港生产区升级改造后的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旁,工作人员介绍到。

太仓武港码头地势较低,每次下完雨、冲洗完设备,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积水坑,如何有效回收雨污水,确保含矿污水不排入长江,成为了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码头吞吐量的不断提升,矿石堆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原有的雨污水管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赵霞说,2020年起,太仓武港通过新建蓄水池、完善码头面雨污水管网,升级建设了容积为20000立方米生产区雨污水收集系统,全面收集堆场、引桥、码头面等处污水,实现整个码头雨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截至8月10日,今年生产区污水处理系统共回收再利用污水223970立方米,成效显著。

雨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港区的环境质量,今年太仓武港又适应新潮流,引入了生活污水降解智能处理系统,日处理生活污水可达100立方米,满足该公司职工日常使用,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可用于河湖补水、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整个港区污水零排放。

绿色推广

让能源不再“燃烧”

8月11日,等待作业的“巨航777”轮停靠在太仓武港装船3号泊位,岸边太仓武港电工朱叶峰正在和船员忙碌地拉电缆、安装岸电插头,为船舶提供岸电服务。相比从前,这里少了船舶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柴油味,多了一份安逸。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在2014年发布的《船舶和港口空气污染防治白皮书》中指出:以一艘中型到大型集装箱船为例,如果使用含硫量为3.5%的船用燃料油,并以70%最大功率负荷行驶,其一天排放的PM2.5大约相当于我国50万辆新货车一天内的排放总量。

“为了减少船舶靠港期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我们公司早在2016年底在卸船泊位建成太仓首套1600千伏安高压岸电,后续又陆陆续续增加了25千伏安低压岸电7套,实现了岸电全覆盖。”太仓武港技术设备部经理易华说。

据统计,今年1—7月份,太仓武港共完成船舶岸电接电超1000艘次,用电量超达4534千瓦时,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有效助力了“长江大保护”。

除了岸电,太仓武港还积极尝试节能改造新模式的探索,通过引进LED 灯具采购及能源管理项目实现了港区内10000余盏照明灯具的一次性更换,每年可为码头节省电量近22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2200吨。

“绿色是太仓武港的发展底色,近年来,我们以争创全国四星级绿色港口为目标,对标先进典型,建设环保设施,推进环保举措,积极参与长江生态大保护,明显改善了码头周边环境。”太仓武港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伟表示。

浏览次数:次访问 分享到: